
2月11日,党员抗疫先锋队第一分队临时党支部入住发热门诊后,队员都在努力适应这里的工作节奏,认真学习各类接诊、会诊、转诊等流程!13日,是我在发热门诊的第一次值班,时间从早8点到晚6点。目前医疗物资非常匮乏,为了节省防护物资,24小时排成了两班,因为中间上厕所穿脱防护服非常麻烦,还有不小心造成污染的风险,为了不去厕所,早饭就吃了两个鸡蛋,喝了一小口水。7点30分来到门诊,按照规定流程,层层穿戴好防护服用时约30分钟,今天的搭档护士是已经在发热门诊工作多日、经验丰富的齐航,她负责给病人采血,适时的进行消毒,对病人进行登记等工作。
交接班后,全副武装地开始工作,此时门口已有3名等候的病人,与平时在普通门诊坐诊不一样,包括生理、心理等各方面。作为发热门诊的医生,从接诊第一位患者开始,自知责任重大,工作中也会带着一丝惊恐,怕漏诊一个疑似患者,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,同时,又怕把普通患者误诊成新冠肺炎,引起患者巨大的心理负担,所以,在问诊过程中,需要不停地与患者交流,详细了解患者情况,耐心进行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(包括有没有到过疫区、是否接触过疫区返回人员、发热疑似患者等等),仔细甄别症状,对于不理解检查项目的病人还需要不停的解释,而这个问诊过程,常常会引起患者的反感,从而出现不配合的情况。由于说话太多,在戴着防护口罩下,让我感觉鼻子呼吸空气不够,只能张口呼吸,又不敢喝水,一天下来,嗓子沙哑,嘴唇干裂了;同时,由于说话的哈气,护目镜起雾一会就看不见了,面对电脑一片白茫茫,看人也是模糊了,字也看不清,更不用说书写病历,我努力睁大眼睛看清楚要开的检查,束手无策的我,只能靠双手用劲儿把口罩鼻梁处的软条与面部压得紧一些、再紧一些,尽量不让说话时的哈气从这个缝隙跑出来,但是,即便这样操作,对于减少眼镜起雾,也只是产生了一点点效果。
中午,医院给我们准备了可口的午餐,我小心翼翼的漏出嘴巴吃了几口饭菜,没敢喝汤,也不敢吃太多的菜,怕吃咸了喝水。就这样,在防护服的包裹下像个大蝉蛹似的工作了一天,全天陆续接诊了16个病人,衣服湿透了,脸、耳朵都被护目镜、口罩勒得很红很疼了。忍耐到接班时,发现耳朵竟然破皮了。
身体上的困难,我们都能忍受和克服,而真正考验我们的则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就诊患者。在疫情肆虐期间,一旦有发热情况,部分患者就会特别紧张忧虑;同时,有些患者又是毫不在乎,一点也不重视;对于一些疑似患者,他们在等待专家会诊结果的期间,焦虑情绪也特别明显。医生在面对不同的患者时,就要用不同的话语去解释去疏导。
印象深刻的是,我值班当天,安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紧急通知,要求设置发热门诊的医院必须对所有发热病人都要留院观察。我院迅速启动发热留观病区,工作中,当我建议一些发热患者进行留院观察时,有的患者就特别反感,说自己只是普通发烧来看病,不想住院留观,甚至和我们大吵,不配合起来就走.......面对病人的愤怒不理解,我们只有更耐心的解释安抚。
晚上回到临时宿舍,与儿子视频聊天,孩子在手机另一端用手摸着眼泪,说“我不想让妈妈离开自己那么久,不想天天看不到妈妈,你可以回来吗?…”我能说什么呢,在早已懂事、早已习惯被都是医生的父母给“扔”在家里的儿子面前,安慰的话语都显得苍白,小家伙其实也懂这些道理…我只想说:这是一位医生、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与担当,抗击疫情,我责无旁贷。